青年馬克思主義學社社會實踐活動
為深入貫徹落實二十大精神,增強大學生社會實踐能力,我校青年馬克思主義學社于2023年3月25日到4月1日舉辦了為期一周的紅色文旅活動,分别參觀了八七會議紀念館和中共中央機關舊址紀念館。
3月25日清晨,社團成員在體育館前集合,一起整裝待發,追溯紅色足迹。在社長的帶領下,由青年馬克思主義學社十餘名社員組成的第一小分隊乘坐地鐵到達了八七會議紀念館,正式開啟了本次社會實踐活動。志在前方,路在腳下,對于青馬社的社員們來說,本次社會實踐活動是傳承紅色基因,學習紅色文化,發揚紅色精神的好機會。
武漢是一座英雄的城市,1911年,在武漢發出的一聲槍響,打響了辛亥革命,也喚醒了武漢敢為人先的精神;1927年,在武漢召開的一次會議,在關鍵時刻挽救了黨、挽救了中國革命;2019年底,在武漢爆發的一場疫情,封一座城,護一國人,為取得抗疫階段性勝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和犧牲。這些事件對于曆史來說隻是薄薄的幾頁紙,又或者是短短的幾行字,但卻是那個時代最偉大的印記,是我們青馬人應該銘記的紅色記憶。我們本次實踐活動的第一站來到了八七會議紀念館,1927年8月7号,為了糾正黨在過去的錯誤,中共中央在漢口秘密召開緊急會議,會議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的方針,給正處在思想混亂和組織渙散中的中國共産黨指明了新的出路,挽救了黨,挽救了中國革命。毛澤東同志“槍杆子裡出政權”的著名論斷即源于此。八七會議會址紀念館依托八七會議舊址而建,紀念館内用大量珍貴的文物和圖片等展品,反映了八七會議召開的曆史背景、會議經過及其曆史意義。鏽迹斑斑的槍支彈藥、殘破的文獻、先驅們的遺物......這些曆史文物将那段峥嵘歲月展現在我們眼前。在八七會議紀念館重新了解這段曆史,民族當時的危機和境遇,我們也在這裡感受置身,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在我們心中迸發!
跟随着曆史的腳步,青年馬克思主義學社的第二小分隊來到了武漢中共中央機關舊址紀念館。武漢是新中國建立前全國為數不多的中共中央機關所在地之一,1926年底至1927年夏,大革命中心轉移至武漢,中共中央機關由上海也遷至武漢,秘書廳設于漢口四民街61号和62号,這就是如今紀念館所在地。這裡曾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開會和秘書廳辦公的地方,陳獨秀、毛澤東、瞿秋白、等數十位重要領導人都曾在此從事革命活動。中共中央在漢期間,面對大革命由高潮轉向失敗的嚴峻形勢,領導了轟轟烈烈的反帝反封建革命鬥争,召開了中共五大和八七會議,作出了發動南昌起義和秋收暴動等一系列影響曆史進程的重大決策,實現了中國革命由大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戰争興起的曆史性轉變。青馬社社員經過了這次生動的理想信念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更深入地了解了革命精神的内涵,激發了愛國熱情,堅定了理想信念,強化了責任擔當。
這次活動對于社員們來說是一次寶貴的實踐經驗,置身其中,通過曆史留下來的點點滴滴去追尋先輩們的足迹。曆史的畫卷需要我們在砥砺前行中不斷鋪展,時代的号角,需要在“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中吹響!作為新時代的生力軍,青馬學子将不斷傳承紅色血脈,開拓創新精神,無懼風雨,勇往直前!